微体积采样 - 工作原理

 

表面张力

吸光度光谱

样品吸光度

样品浓度

基线矫正

样品荧光

荧光样品浓度

112504_NanoDrop_One_Beaded_Up_Sample.jpg

 

 

 

112505_NanoDrop_One_Sample_Retention_System.jpg

 

表面张力

NanoDrop Ultra 分光光度计和荧光计利用表面张力将少量样品保持在两个基座之间。 利用获得专利的样品滞留系统,可对高浓度样品进行检测,无需事先进行稀释。

嵌入上基座内的光纤电缆用于连接氙灯光源。 嵌入下基座内的第二条电缆用于连接检测器。 当仪器检测臂降下时,样品将形成一个液柱,弥合两根光纤电缆之间的空隙。

112559_Nucleic_Acid_Spectrum_Drawing.png

 

吸光度光谱

光通过液柱到达检测器,生成吸光度与波长对
比的光谱。 光谱显示样品的分子在每个检测波长吸收的光。

注:要防止蒸发,以免影响检测精度,在完成加载样品或空白样品后,快速关闭检测臂。

左边的例子显示从核酸样品采集的典型吸光度光谱。 光谱检测范围从 190 nm 至 850 nm。 显示的范围可能会根据各个应用而有所不同。

 

LearnCtr00213.jpg

 

样品吸光度

当仪器进行空白检测时,将采集空白检测溶液的参考品光谱,并存储在内存中。 对于每次样品检测,将按照左边的等式,使用样品强度和空白检测强度来计算样品的总吸光度。

Beer-Lambert 等式

LearnCtr00215.jpg

 

其中:

A = 吸光度,以吸光度单位表示 (A)

e = 波长相关的摩尔吸光系数(或消光系数),单位为 l/mol-cm (升/摩尔 - 厘米)

b = 光程,单位为 cm

c = 分析物浓度,单位为摩尔/升 (mol/l) 或摩尔单位 (M)

样品浓度

左边显示的 Beer-Lambert 等式(Beer 定律)用于关联样品吸光度和浓度。

光程是两个基座之间的距离,会在每次检测过程中实时变化。 该自动测距光程技术可在各种动态范围产生准确的浓度结果。

 

基线矫正

对于某些应用,可将仪器设为对每次检测应用基线矫正,最小化样品光谱中由光散射粒子导致的任何偏移。 该矫正从整个光谱各波长的吸光值减去参考波长的接近零吸光值,基本上是将光谱“锚定”在参考波长的零吸光值单位。

 

样品相对荧光

使用红色或蓝色 LED 作为光源,光线穿过激发滤光片、液柱、发射滤光片后到达检测器,记录样品的相对荧光。

 

荧光样品浓度

计算浓度数据时使用的曲线拟合算法至少需要两份标准品。 NanoDrop Ultra dsDNA BR、dsDNA HS 和 RNA HS 荧光检测均使用改良的 Hill 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