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设置可用于创建用户自定义方法。
设置 |
可用选项 |
---|---|
结果 |
输入计算浓度结果的描述性名称(例如,“MTT 检测”),然后使用旁边的下拉列表选择适当的单位。 结果名称将显示为报告浓度值的列标题。 |
选择方法将采集数据的光谱范围。 • 仅紫外光 (190 nm - 350 nm) • 仅可见光 (350 nm - 850 nm) • 紫外光和可见光 (190 nm - 850 nm) • 用户自定义(指定以纳米为单位的起点和终点) 备注: • 如果使用基线矫正和/或分析波长矫正,请确保选择的光谱范围包括您指定的基线矫正和/或分析矫正波长。 • 对于微体积吸光度检测和使用非标准(10 mm 以外)比色皿进行的检测,光谱将归一化为 10 mm 光程当量。 |
|
使用此选项可以仅指定分析波长处的吸光度矫正。 可用选项: • 无。 未在分析波长处矫正。 • 单点。 输入分析矫正的波长。 (指定分析矫正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将从分析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减去。 矫正值将用于计算样品浓度。) • 斜率基线。 输入用于定义分析矫正斜率基线的两个波长。 (分析波长处的斜率基线吸光度值,将从分析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减去。 矫正值将用于计算样品浓度。) |
|
指定是否要使用系数或消光系数来计算浓度结果:
• 用户定义的系数。 输入 1cm 光程的系数,然后使用旁边的下拉列表选择适当的单位。 下面的等式显示如何使用系数来计算样品浓度: c = (A * f) / b 其中: c = 分析物浓度 A = 吸光度,以吸光度单位表示 (A) f = 系数(典型为 1/e,其中 e = 波长相关的摩尔吸光系数或消光系数) • 消光系数和分子量。 输入 1 cm 光程的消光系数,然后使用旁边的下拉列表选择适当的单位。 下面的等式显示如何使用消光系数来计算样品浓度: c = A / (e * b) 其中: |
|
|
备注: • 有关特定材料的系数和消光系数的信息,请参阅产品文献。 • 若要设置仅报告吸光度检测的方法,可选择将系数或消光系数设为“1”的系数或消光系数。 • 如果系数或消光系数的指定单位基于质量(如 mg/mL)和计算的结果基于摩尔(如 pmol/µL)或相反,输入分子量然后使用旁边的下拉列表选择适当的单位。 |
定义标准:
• 若需要,输入各标准品或参考品的名称和分析物浓度: –根据曲线类型设置,可使用两个或更多标准品生成标准曲线。 –全部参考品和标准品溶液应该是位于再悬浮样品以及在样品中加入相同体积试剂的相同缓冲液。 –首份标准品可作为参考品检测。 参考品溶液不应含有目标分析物。 (参考品检测与空白检测不同。) –标准品的浓度值可以以任何顺序输入,但标准品必须以其输入的顺序检测,然而,最佳实践决定标准品的检测从蛋白标准品制备的最低浓度到最高。 –标准品的浓度范围必须覆盖分析方法的动态范围和未知样品的预期范围。 样品分析物浓度不能超过最高标准的浓度的推算。 |
|
|
• 选择曲线拟合类型。 指定用于根据标准品浓度值创建标准曲线的等式类型。 可用选项: –线性:通过所有检测的标准品,绘制线性最小二乘线(需要参考品检测和至少一份标准品)。 过零线性相似,但限制了直线必须通过原点 (0,0)。 –插值:绘制一系列直线,连接所有检测的标准品(需要参考品检测和至少一份标准品)。 –2阶多项式: 使用所有检测的标准品,绘制 2阶最小二乘多项式 –3阶多项式: 使用所有检测的标准品,绘制 3阶最小二乘多项式 |
分析波长 |
监测特定波长的吸光度(输入波长,以纳米为单位)。 注:所有指定波长必须位于选定检测范围内。 检测结果或浓度将使用指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应用选定的方法类型 |
选择此选项可通过减去指定基线点的吸光度值,矫正光散射粒子导致的 注:软件会从样品光谱中所有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减去指定基线矫正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因此,指定基线矫正波长处的样品光谱吸光度值为零。 |
|
自动化光程 |
仅影响微体积检测。 • 若选中自动化光程,软件将根据分析波长处的样品吸光度选择最佳光程(介于 1.0 mm 和 0.03 mm 之间)。 例如,当分析波长处的样品吸光度值小于或等于 12.5(10 mm 光程当量),将使用最佳的较长光程。 当样品吸光度大于 12.5 时,将使用最佳的较短光程。 建议用于在分析波长处具有高吸光度的样品。 (当样品光谱具有不在分析波长处的大吸光度谱峰时,此选项可能会导致灵敏度降低。) 注:若分析波长处于 190 nm 和 219 nm 之间,当样品吸光度小于或等于 10(10 mm 光程当量)时,将使用最佳的较长光程;当样品吸光度大于 10 时,将使用最佳的较短光程。 • 若取消选择自动化光程,软件将使用 1 mm 光程,不论样品吸光度如何。 这将导致高吸光度样品(例如,10mm 光程当量下 ~15A)出现检测器饱和(产生锯齿状谱峰)。 |
公式表(可选) |
使用公式表可指定额外的报告结果,如每份样品的纯度比。
可用选项: • 预定义。 从预定义公式列表中选择,可立即使用或进行编辑,并选择 Save(保存)。 预定义分子式在分子式表格中列出。 • +公式。 创建当前方法的公式。 可用选项: •公式名称。 输入公式的名称。 检测后,该名称将显示在数据表和样品详细信息屏幕中。 •等式。 输入有效的公式(请参阅下面的规则和示例)。 检测后,检测或计算的值将显示在数据表和样品详细信息屏幕中。 •单位。 从下拉列表选择所报告结果的可用单位。 检测后,该单位将显示在数据表和样品详细信息屏幕中。 • 删除。 通过选择 |
公式规则 |
用户自定义公式可包括以下运算符和函数: • Path()。 返回以厘米为单位的样品光程。 • A(nm)。 返回指定波长处的样品吸光度值(例如,输入 A(650) 可将 650 nm 处检测的吸光度添加到您的等式)。 • 运算符:+ (加)、- (减)、* (乘)、/ (除)。 • 函数:Log(x)、Pow(x,y)。 注:遵守所有语言的以下额外规则: • 在 浮点和双浮点数中使用句点“.”小数点分隔符。 • 使用逗号“,”列表分隔符(例如,“POW(2,8)”)。 • 不要在大数字中使用逗号“,”组分隔符(例如,输入 |